從《鬼滅之刃》成名之後,就獲得各種各樣的榮譽,可能是僅在日本的榮譽,也可能是世界性的榮譽,畢竟它已經成為日本現象級作品,雖然劇場版票房已經證明它的吸金力驚人,但不給它頒發獎項或在各種評選中獲勝,怎麼能證明它是實至名歸呢?但任何作品都不可能獲得一致好評,總有些人並認為它比較一般,不至於獲得如此多嘉獎,而人氣越高,粉絲越多的作品,那麼這些不認同者的數量自然比其他作品要多,所以讓我們感覺到鬼滅的負面輿論會比較多。
這個鬼滅負面話題有多少也用不著我們去見證,日本網路隔三差五總能爆出一條,如果是個人自己發牢騷還好,但官方媒體參與進來的數量一點都不少,影響力與傳播力自然更大了,你可以理解為《鬼滅之刃》是日媒的財富密碼,不說白不說,說了就能火的感覺。
那麼近日,日媒又看上鬼滅哪個爭議性的話題呢?那就是《鬼滅之刃》游郭篇(花街篇)動畫化的問題與爭議,本來鬼滅官方公佈第二季動畫是挺好的消息,日漫有什麼不能播,區區花街篇也沒有什麼問題,當然,這是以我們的角度來說,實際上日本網路瞬間炎上,光是「游郭」兩個字就能讓人感覺鬼滅第二季還能不能都是未知之數。
有這麼誇張嗎?日本關西電視臺的談話節目「胸いっぱいサミット!」於近日就參與到這個話題討論中,他們收集了網路上關於《鬼滅之刃》第二季動畫的話題討論資料,大概有34萬篇左右,反對聲音主要是認為對孩子有不良影響和歧視女性這兩點,為什麼會有這兩點存在,那是因為「吉原游郭」是日本過去的紅燈區,如果孩子問到這是什麼地方,那麼有人就覺得不好回答。
雖然有34萬篇左右包含「鬼滅」和「游郭」的文章,但是這當中積極反應有25.2%,中立態度有70.9%,消極反應只有3.8%,實際上認為鬼滅第二季動畫不能播或者存在問題的僅有3.8%少量人群,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聲音,那還用擔心什麼呢?
而參與到該節目的慶應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岸博幸則發表評論:明明有很多委婉的方式跟孩子們解釋,連這都不會解釋的父母,他覺得真是笨蛋。在場的律師三輪記子也認同教授的說法,她說有人認為這是歧視女性,但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當時那些人根本不會這麼想,並不認為要求製作組改變當時的事實,而是應該真實反映,這樣才能告訴孩子當時和現在的價值觀已經不同了。
也許那位教授的發言偏激,並不是所有父母是笨蛋,可能是太忙於工作,沒時間教育孩子正確地觀看動畫,但也反映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家長會把孩子模仿動畫角色做出危險行為的問題,歸咎於製作公司身上,而不是自身欠缺指引與教育的責任呢?結果還是一句話「我很忙」,所以只能通過源頭(動畫製作公司)扼殺影響孩子的可能性。
不過,《鬼滅之刃》漫畫完結已久,在日本又是現象級作品,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早就看完了漫畫,為什麼不在那個時候就來討論花街篇的問題,卻在動畫宣佈第二季播出來討論,而且看過漫畫的人都知道炭治郎不是去游郭玩,而是與鬼戰鬥,除非是沒有看過的人才會去擔心孩子會看到自己以為能看到的游郭畫面。